拾穗
上一篇:落花生下一篇:飞夺泸定桥
[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文]
4 收获
拾 穗
收获的季节,麦香混合在尘雾中,弥散在田野上。太阳偏西,收割过的地里已经堆起好几排金黄色的麦垛,有人在往车上装捆好的麦子,更多的人正忙着弯腰割麦。监工骑在马上,看着田野里的一切。
三个妇女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捡拾麦穗。中间的是位中年人,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。那宽宽的肩膀,那戴着套袖的手臂,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、十分能干的人。我们看不见她的脸。她正深深地弯着腰,一手攥着一把麦穗,另一只手还在捡拾。她埋头苦干,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,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,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。
右边的妇女累了,欠起了身,显然是腰疼,一下子直不起身了。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,眼睛还在地上搜寻。哦,她的年纪够大了,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婆。一辈子辛劳,腰已经落下了毛病,可是,这是她能为家里增添一点食物的宝贵机会呀!因此,虽然家里人不让她来,她还是坚持来了。
左边穿深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女很年轻,可能是中年妇女的女儿吧。她手脚麻利,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:瞧,她平平地趴下身子,一只手伸向前方,另一只手拿着麦穗,弯在背后。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,生活的路还很长……
拾穗的穷人都遵循古老的传统,只在白天拾穗,天黑了决不会来。监工的人明白,丢在地里的麦穗没人拾走,也是浪费;再说,给穷人一点帮助,也是应该的。所以,除非是荒年,他们从不禁止拾穗。
这就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《拾穗》描绘的主要内容。米勒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,童年就跟随大人到田里劳动,可能也曾和妈妈去捡拾过麦穗。由于他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,因此《拾穗》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,充满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。
这幅画有远景,有近景,远景和近景相配合。画面本身是静的,而表现的内容是动的,它使人好像也置身于收获后的田野中,来到拾穗者身旁。认真的欣赏画面,会产我们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。
练习
1、欣赏油画《拾穗》,谈谈你的感受和联想。
2、第二、三、四自然段中,哪些语句描写了画中的人物?哪些语句是课文作者的推想?
〖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