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áo shuǐ 解释 ◎ 潮水 cháoshuǐ[tidal water; tidewater] 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 引用解释 海洋及沿海江河中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流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悲霜雪之俱下兮,听潮水之相击。” 唐 元稹 《去杭州》诗:“ 上元 萧寺基址在, 杭州 潮水霜雪屯。” 茅盾 《第一阶段的故事》七:“远远地炮声又响了……人们像潮水一般泻进了各条马路。”
潮汐cháo xī 解释 ◎ 潮汐 cháoxī[tidal wave; morning and evening tides] 海水的定时的涨落,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所造成。早潮叫潮,晚潮叫汐 引用解释 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,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。在白昼的称潮,夜间的称汐,总称“潮汐”。一般每日涨落两次,也有涨落一次的。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,又使江河下游发生潮汐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潮汐去还,谁所节度?” 宋 苏辙 《和子瞻雪浪斋》:“门前石岸立精铁,潮汐洗尽莓苔昏。” 明 刘基 《江行杂诗》之七:“坤灵不放厚地裂,应有潮汐通 扶桑 。” 叶圣陶 《穷愁》:“赌窟既破,全市喧传,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,市嚣乃如潮汐。”
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解释 ◎ 乘风破浪 chéngfēng-pòlàng[brave the wind and the waves;have a high ambition as riding the waves] 顺势乘长风,踏破万里浪。形容办事一帆风顺,发展迅猛,也比喻志趣远大,勇往直前 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苍海。——李白《行路难》 引用解释 1.顺着风,破浪前进。《宋书·宗悫传》:“ 慤 少时, 炳 问其志。 慤 答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《痛史》第十七回:“且説大队船隻,乘风破浪,不日来到 厓山 。” 陈毅 《满江红·游广东记沿途所见》词之九:“ 中国 海轮,第一次,乘风破浪。” 2.比喻人的志向远大,气魄雄伟,奋勇前进。《孽海花》第二四回:“ 东海 湄, 扶桑 涘,欲往从之多蛇豕!乘风破浪从此始。” 郭沫若 《巫峡的回忆》诗:“我如今就好象囚在了群峭环绕的峡中--但只要我一出了 夔门 ,我便要乘风破浪。”
大海dà hǎi 解释 ◎ 大海 dàhǎi[open sea] 外海,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引用解释 1.广阔的海洋。 2.指大的容器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六回:“ 薛蟠 执壶, 寳玉 把盏,斟了两大海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八回:“这么滥饮,易醉而无味,我先喝一大海,发一个新令,有不遵者,连罚十大海,逐出席外。”
岛屿dǎo yǔ 解释 ◎ 岛屿 dǎoyǔ[islands;islands and islets] 岛的总称(岛大,屿小) 引用解释 岛的总称。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岛屿緜邈,洲渚冯隆。” 唐 李洞 《送云卿上人游安南》诗:“岛屿分诸国,星河共一天。” 清 姚鼐 《江行》诗:“纵横岛屿中流失,繚绕云烟万里空。” 巴金 《春天里的秋天》十二:“整个岛屿充满了玫瑰花的香气,我的心醉了。”
大洋dà yáng 解释 ◎ 大洋 Dàyáng(1) [ocean]∶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 (2) [silver-dollar]∶银元的俗称 引用解释 1.指海洋。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六回:“不期风水不顺,打出大洋里去了。” 朱自清 《<燕知草>序》:“难怪乎 平伯 会在大洋里想着,会在睡梦里惦着。” 2.银元的俗称。 刘半农 《拟拟曲一》:“老哥你想:一块大洋要换二十多吊。” 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三:“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,也不能,绝不能,只值三十五块大洋!” 3.“小洋”的对称。在旧 中国 ,指同银元保持十进的货币计算单位。银元一元等于大洋十角,大洋一角等于大洋十分。起初银元一元兑换银角十角,银角贬值后,银元一元通常可兑换十一、二角。此后银角就称小洋、小洋一角一、二分合大洋一角。 丁玲 《奔》:“五个钟头要花上六角大洋,合钱就是两千了。” 毛泽东 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现在则相反,除粮食外,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。”
公海gōng hǎi 解释 ◎ 公海 gōnghǎi[open sea;high seas] 不受任何国家权力支配各国共同使用的海域 引用解释 指沿海国管辖范围(包括领海、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)以外的广大海域。有些发展中国家主张以“国际海域”(即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)代替“公海”这一名称。公海(或国际海域)及其资源原则上应当为世界各国所共有,应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由各国共同管理、合理使用。
海岸hǎi àn 解释 ◎ 海岸 hǎi’àn[seacoast;coast;beach;shore;seashore] 海滨或滨海的陆地边界 海岸炮台 引用解释 紧接海洋边缘的陆地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倭人传》:“从郡至 倭 ,循海岸水行。” 唐 姚合 《赠王尊师》诗:“海岸夜中常见日,仙宫深处却无山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七·瑯琊秦碑》:“石壁俯临海岸,高数十丈。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五章:“当她和 余永泽 沿着海岸踏着月光一同慢慢地走回村庄的时候, 余永泽 又轻声对她说:‘ 林 ,你就留在这村子里不要走了吧。’”
海边hǎi biān 引用解释 1.海的边沿一带。 唐 李郢 《送人之岭南》诗:“ 谢 氏海边逢素女, 越王 潭上见青牛。” 五代 马缟 《中华古今注·凫》:“﹝鳧﹞常在海边沙上食砂石,皆消烂,惟食海蛤不消,随其粪出,用为药倍胜者也。” 2.指海疆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胡质传》:“严设备以待敌,海边无事。”
海滨hǎi bīn 解释 ◎ 海滨 hǎibīn(1) [seashore;seaside]∶与海邻接的陆地 海滨疗养院 (2) [beach]∶渐渐斜下的洋岸、海岸,覆盖着沙子、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(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,且不长草木),亦指沿岸沉积的沙子、砾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带 引用解释 近海之处;海边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厥土白坟,海滨广斥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海畔逈阔,地皆斥卤,故云广斥。” 唐 李白 《赠友人》诗之三:“虎伏避故尘,渔歌游海滨。” 清 叶廷琯 《鸥陂渔话·海外二奇人》:“适有鱷鱼为害,国王不能制,方伯为坛海滨,陈列牺牲,取 韩昌黎 文读而焚之,鱷鱼遂遁去。”
海潮hǎi cháo 解释 ◎ 海潮 hǎicháo[tide] 海水有规律涨落的自然现象 引用解释 海洋潮汐。指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赋》:“海潮迎舰,江萍送王。” 宋 叶适 《上陈提举》:“金铁所藏,山脉有夷伤之患;鱼盐通馈,仰海潮枯竭之餘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户部·西北水田》:“且地在三岔河,海潮上溢,可以灌溉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六·超然瑯琊二台》:“又臺下入海十餘里,復有一碑,每海潮退时,乃可见。”
海岛hǎi dǎo 解释 ◎ 海岛 hǎidǎo[island (in the sea)] 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 引用解释 亦作“ 海隝 ”。 海洋中的陆地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“臣恐惧,不敢奉詔,请为庶人,守海岛中。”《汉书·田儋传》作“守海隝中”。《明史·方国珍传》:“臣本庸才,遭时多故,起身海岛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那两件里……一件装着几根海岛边生的乌皮海藻。” 杨朔 《木棉花》:“ 香港 ,这个美丽的海岛,暂时还是平静的。”
海堤hǎi dī 解释 ◎ 海堤 hǎidī[seawall] 防海水入侵的堤
海底hǎi dǐ 解释 ◎ 海底 hǎidǐ(1) [sea floor]∶海洋的底部 (2) [seabed]∶海床
海风hǎi fēng 解释 ◎ 海风 hǎifēng(1) [outwind]∶从海上吹来的风 (2) [sea breeze (wind)]∶[通常于白天]自海面吹向陆地的凉爽微风
海港hǎi gǎng 解释 ◎ 海港 hǎigǎng[seaport;harbour] 海岸上或 [借连接河道] 可接受远洋航轮、从事船运或其它海上活动的港口、停泊处或市镇 引用解释 海边供船只进出停泊的口岸。《元史·文宗纪一》:“ 山东 丁壮万人守御 益都 、 般阳 诸处海港。”
海疆hǎi jiāng 解释 ◎ 海疆 hǎijiāng[coastal areas and territorial seas] 临海的疆界;海岸线与领土的统称 万里海疆 引用解释 指沿海地区或沿海海域。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八回:“二老爷回来説,你三姐姐在海疆很好。” 清 梅曾亮 《王刚节公家传》:“ 英 夷扰海疆, 广东 、 福建 死事者数人。” 李瑛 《航行》诗:“我们的舰队劈开迷雾,黑夜出发巡逻海疆。”
海口hǎi kǒu 解释 ◎ 海口 hǎikǒu(1) [seaport]∶海湾内的港口 (2) [boasting;talk big]∶多用于“夸海口”,漫无边际地说大话 (3) [Haikou city]∶海南省省会 引用解释 1.古以我国四境外为海,因以海口借指边境。 唐 李白 《大猎赋》:“而内以中华为天心,外以穷髮为海口。” 2.通海的出口。即内河通海之处。 唐 方干 《陆山人画水》诗:“但有片云生海口,终无明月在潭心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》:“翌日, 茂才 追至 浮子门 ,遇海舟五百艘遮海口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七回:“他见了,以为我们正在海疆戒严的时候,别国兵轮如何到我海口里来?” 清 史致谔 《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禀左宗棠》:“ 寧波 为通商海口,米之来源尚广,其值亦较内地便宜,自应照旧办运。” 3.谓大而深的嘴。古以为圣人的奇表异相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海口河目,贤圣之表既彰。”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“鸟乃去矣, 后稷 呱矣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异之於人,谓有奇表异相,若 孔子 之河目海口。” 唐 王维 《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》:“而我相公生而英姿,河目海口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八回:“ 孔子 生有异相,牛脣虎掌,鸳肩龟脊,海口辅喉,顶门状若反宇。” 4.形容一般大嘴。 李劼人 《死水微澜》第二部分六:“一对水泡眼……口哩,倒是一个海口,不过没有胡须。” 5.大话。亦指说大话。 元 无名氏 《百花亭》第一折:“你看这生説海口哪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六七回:“不是 老孙 海口,只这条棒子,揝在手里就是塌下天来,也撑得住。” 柳青 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十八章:“ 梁老三 的小犊子……夸下海口,指名道姓,产量要压倒你大叔哩!”
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解释 ◎ 海阔天空 hǎikuò-tiānkōng (1) [as boundless as the sea and sky;unrestrained ard far-ranging] 像大海那样广阔,如蓝天那样空旷。形容开阔,无拘无束 天下那里有但辨方向,不论远近,向海阔天空的地方,乱开炮的道理?——《官场现形记》 (2) 亦比喻言淡漫无边际 发了些海阔天空的议论。——《文明小史》 引用解释 1.《诗话总龟》前集卷三十引《古今诗话》:“﹝ 大历 末禪僧元览﹞题诗於竹曰‘大海从鱼跃,长空任鸟飞’。”后因以“海阔天空”形容空间广阔。 清 蒋士铨 《一片石·宴阁》:“空江夜气凉如水,共记 滕王阁 下时,海濶天空任所之。” 2.用以形容性格豪放不拘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六回:“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箇心思,却是海濶天空的一箇性气,平日在一切琐屑小节上本就不大经心。” 茅盾 《三人行》六:“现在他决心立刻把它卖绝,和一切的过去都割断了罢!以后是海阔天空的生涯!” 3.比喻说话议论漫无边际。 夏衍 《上海屋檐下》第一幕:“得啦,得啦,走吧,过一会儿姓 林 的走过来,话又会讲不完啦,海阔天空的。”
海面hǎi miàn 解释 ◎ 海面 hǎimiàn(1) [sea surface] (2) 海水的表面 (3) 海上的动态 向南流的海面 引用解释 海水的表面。 唐 李贺 《神仙曲》:“碧峰海面藏灵书,上帝拣作神仙居。” 曹禺 《雷雨》第三幕:“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,像一只鹰的翅膀,斜贴在海面上飞,飞,向着天边飞。”
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