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 ◎ 冲锋陷阵 chōngfēng-xiànzhèn(1) [charge the enemy lines;charge and shatter enemy positions]∶勇猛进击,杀入敌阵 (2) [fight bravely for a just cause]∶奋不顾身的勇敢行为 引用解释 1.向前冲击,攻破敌阵。形容作战勇敢。《北齐书·崔暹传》:“衝锋陷阵,大有其人。”《明史·卢象昇传》:“ 象昇 自将马步军列营都城之外,衝锋陷阵,军律甚整。” 杨朔 《永定河纪行》:“过去,我有个模模糊糊的思想,觉得战士就该端着枪,站在祖国的前哨上冲锋陷阵。” 2.泛指勇于进击。 毛泽东 《新民主主义论·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》:“ 鲁迅 是在文化战线上,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,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、最勇敢、最坚决、最忠实、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。” 冰心 《三寄小读者》三:“脑子这个最宝贵的武器,不用就要生锈,多用就更灵活,过度就会损伤。生锈或者损伤,它就不能锐利地去替我们冲锋陷阵,攀高攻关!”
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í mǎ 解释 ◎ 单枪匹马 dānqiāng-pǐmǎ [single-handed;go it alone] 一枝枪,一匹马。比喻独自冒险冲向目标,亦喻指一个人单干 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——五代楚· 汪遵《乌江》 引用解释 亦作“ 单枪独马 ”。亦作“ 单鎗匹马 ”。 1.形容孤身奋战。 唐 汪遵 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 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飞报》:“一身转战作先锋,单鎗匹马飞鞚,亲遭暗箭身重伤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贿权》:“那时犯弁杀条血路,奔出重围。单鎗匹马身幸免,只指望鉴録微功折罪愆。” 2.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。《负曝闲谈》第二回:“他横竖是单枪独马,一无牵掛,当下由 杭 赴 苏 ,寻着了那位帮带。” 叶圣陶 《皮包》:“现在的社会,单枪匹马,各干各的,是不行了。”
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解释 ◎ 大显身手 dàxiǎn-shēnshǒu[be at one's best;cut a brilliant figure] 身手,本领、才能。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才能 大群街溜子,二流子也都大显身手。——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 引用解释 充分显露自己的本事。 赵树理 《三里湾》七:“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。” 巴金 《关于<龙·虎·狗>》:“但这里还是十分热闹、拥挤,也正是旅馆里的人大显身手的时候。”
大显神通dà xiǎn shén tōng 解释 ◎ 大显神通 dàxiǎn-shéntōng[display one's prowess;give full play to one's ability] 神通:佛教用语,指无所不能的力量。充分显示出特别高明的本领 他三人辞了师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——《西游记》 引用解释 充分显示出奇的本领。《西游记》第八九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 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关于<小说世界>》:“许多人渴望着‘旧文化小说’(这是 上海 报上说出来的名词)的出现,正不足为奇;‘旧文化小说’家之大显神通,也不足为怪。”
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解释 ◎ 顶天立地 dǐngtiān-lìdì[of indomitable;of gigantic stature] 头顶青天,脚立在地上。形容光明正大,形象高大,气概豪迈 我道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汉,怎做了背祖离宗的牛马风。——《元曲选·连环计》 引用解释 1.头顶青天,脚踏大地。谓生存于天地间。 明 高濂 《遵生八笺·清修妙论笺上》:“ 孙真人 《卫生歌》曰:‘……顶天立地非容易,饱食煖衣寧不愧?思量难报罔极恩,朝夕焚香拜天地。’” 2.形容身躯魁伟。 巴金 《家》一:“两扇大门开在里面,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。” 3.形容堂堂正正,志向远大,气概不凡。《五灯会元·育王裕禅师法嗣·道场法全禅师》:“汝等诸人,箇箇顶天立地,肩横榔栗,到处行脚,勘验诸方,更来这里觅箇甚么?” 元 宫天挺 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想为人怎敢言而无信……枉了喒顶天立地,束髮冠巾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回:“ 武松 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,不做这般的事。” 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三幕:“先生是 楚国 的栋梁,是顶天立地的柱石。”
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解释 ◎ 奋不顾身 fènbùgùshēn[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's safety;be daring regardless of personal danger] 勇往直前,不顾惜自身安危 常思奋不顾身,以殉国家之急。——汉·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 引用解释 奋勇直前,不顾生命。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安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。”《梁书·武帝纪上》:“復誓旅 江 甸,奋不顾身……剋歼大憝,以固皇基。”《明史·李钺等传赞》:“ 胡世寧 奋不顾身,首发奸逆,危言正色,始终一节。” 徐迟 《牡丹》六:“她们都是英勇的,高尚的,奋不顾身的。”
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解释 ◎ 赴汤蹈火 fùtāng-dǎohuǒ[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;be ready to risk one's own life;jump into the water and walk through fire]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,奋不顾身 楚 越之俗好勇,则有赴汤蹈火之歌。—— 北齐· 刘昼《新论》 引用解释 敢于投入沸水,跳进烈火。比喻不避艰险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刘表传》“説 表 遣子入质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《傅子》:“ 嵩 对曰:‘……今策名委质,唯将军所命,虽赴汤蹈火,死无辞也。’” 唐 康骈 《剧谈录·潘将军失珠》:“每感重恩,恨无所答,若力有可施,必能赴汤蹈火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五:“他早已盘算好,他既不能正面的赴汤蹈火的去救国,至少他也不该太怕敌人的刀斧与皮鞭。”亦作“ 赴汤跳火 ”、“ 赴汤投火 ”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八八回:“小夫人説那里话!若肯在老爷前,抬举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。虽赴汤跳火,敢説不去?”《三侠五义》第十二回:“小人受 侯爷 大恩,别説行刺,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。”亦省作“ 赴汤火 ”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蒙矢石,赴汤火,视死如生。” 清 黄宗羲 《瘦庵徐君墓志铭》:“ 浙 西白粮,僉民转运……充是役者,若赴汤火。”参见“ 赴水火 ”。
盖世无双gài shì wú shuāng 解释 ◎ 盖世无双 gàishì-wúshuāng[be unparalled anywhere in the world] 指人的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、独一无二 当时吾师传吾此术,可称盖世无双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 说得那岳飞人间少有,盖世无双。——《说岳全传》 引用解释 形容在当代居首位,世界上没有人能比得过。《白雪遗音·起字呀呀哟·朝思暮想》:“娇滴滴的兰麝香,我可偷看新郎。他就盖世无双。”《说岳全传》第九回:“説得那 岳飞 人间少有,盖世无双,文武全才,真乃国家之栋梁。” 毛泽东 《唯心历史观的破产》:“这些外来者带来了进取性,带来了发展得盖世无双的西方技术。”
高瞻远瞩gāo zhān yuǎn zhǔ 解释 ◎ 高瞻远瞩 gāozhān-yuǎnzhǔ[look far ahead and aim high;be farsighted] 瞻:远望。瞩:注视。看得高远。形容目光远大 对于那些不能高瞻远瞩、展望将来、壮大新生事物声势的艺术作品,免不了要陷于平凡以至庸俗的境地 引用解释 形容眼光远大。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防边》:“善料敌者,亦必于事机之未露,兵衅之未开,高瞻远瞩,密访详稽,于彼国之一举一动,无不瞭然于心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三:“和 孙吉人 尚属初交,真看不出这个细长脖子的小脑袋里倒怀着那样高瞻远瞩的气魄。” 秦牧 《艺海拾贝·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》:“不能够高瞻远瞩,展望未来,壮大新生事物声势,灌输理想精神的艺术作品,就免不了陷于平凡以至庸俗。”
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解释 ◎ 光明磊落 guāngmíng-lěiluò[straightforward;open as the day] 形容人的行为正直坦白,毫无隐私暖昧不可告人之处 每一个革命工作者,不都是应该具有太阳一样的光明磊落的胸怀吗?——《太阳的光辉》 引用解释 形容胸怀坦白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四:“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,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读通鉴论·汉高帝十》:“其忘身以伸志也,光明磊落,坦然直剖心臆於雄猜天子之前。” 冯玉祥 《我的生活》第二五章:“以 马伏波 这样光明磊落,功在国家的人,竟不能逃出 梁某 之手。”
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 解释 ◎ 化险为夷 huàxiǎnwéiyí[turn danger into safety;come out safely from danger] 化险阻为平易。亦指转危为安 引用解释 化险阻为平易;转危为安。 清 义水 《富尔敦发明轮船弹词》:“除非将船用铁做,驾用机器不用人,方才千妥并百稳,化险为夷不受惊。” 胡鄂公 《辛亥革命北方实录》:“予于是得以化险为夷。” 郭澄清 《大刀记》第十一章:“现在,刚刚挖墙越狱的 梁永生 ,为了掩护阶级兄弟们化险为夷安全脱身,他只身一人又被敌人围在这座粉坊里。”
坚强jiān qiáng 解释 ◎ 坚强 jiānqiáng (1) [strong;fortitude;firm;staunch]∶坚固,不可摧毁;不动摇 坚强不屈 (2) [strengthen]∶使坚强 坚强信心 引用解释 1.亦作“ 坚彊 ”。强固有力,不可动摇或摧毁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勤以抚之,宽以待之,坚强以御之。” 晋 葛洪 《神仙传·彭祖》:“骨节坚彊,颜色和泽,老而不衰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上田正言书》:“虽坚强之辩,不能为执事解也。” 魏巍 《东方》第五部第二章:“ 郭祥 是一个无比高大坚强的英雄。” 2.使坚强。《百喻经·五百欢喜丸喻》:“尔时远人既受勅已,坚强其意,向师子所。”
坚贞不屈jiān zhēn bù qū 引用解释 谓坚守节操不屈服。 吴玉章 《辛亥革命·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》:“从容就义的 林觉民 ,在事前即给他妻子写了一封感情深挚的绝命书,受审时又挥笔写了一篇贤贞不屈的自供状。” 陈同生 《珠江风暴》:“他俩在敌人面前,坚贞不屈,用严厉的言辞驳斥敌人的审问。”
磊落lěi luò 解释 ◎ 磊落 lěiluò(1) [big;stout; be open and upright]∶壮大的样子 称为混世魔,磊落凶模样。——《西游记》 (2) [be open and upright]∶光明正大,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 胸怀磊落 光明磊落 引用解释 1.亦作“ 磊犖 ”。众多委积貌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连横者六印磊落,合纵者駢组流离。”《文选·潘岳<闲居赋>》:“石榴蒲陶之珍,磊落蔓衍乎其侧。” 吕延济 注:“磊落、蔓衍,众多貌。” 唐 杜甫 《观画马图》诗:“腾驤磊落三万匹,皆与此图筋骨同。” 明 李东阳 《过安平镇减水石坝有怀刘司马长句》:“因高为陵下为泽,復有石坝磊犖长如冈。” 清 恽敬 《舟经丹霞山记》:“冈之背,见大石磊落列天际。” 2.山高大貌。《文选·郭璞<江赋>》:“ 衡霍 磊落以连镇, 巫 庐 嵬崫而比嶠。” 李周翰 注:“磊落、嵬崫,皆山高大貌。” 3.壮伟貌;俊伟貌。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体磥落而壮丽,姿光润以粲粲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 桓 既素有雄情爽气,加尔日音调英发,叙古今成败由人,存亡繫才,其状磊落,一坐嘆赏。” 宋 孔平仲 《孔氏谈苑·真宗取士必视器识》:“ 真宗 虽以文词取士,然必视其器识。每赐进士及第,必召高第三四人,并列于庭,更察其形神磊落者,始赐第一人及第,或取其所试文词有理趣者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鸦头》:“细视儿,风度磊落。自念乏嗣,因其肖己,爱而赎之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谕覆敞天燕方永年诗》之一:“英姿磊落是贤豪,招纳还期道义高。” 4.形容声音宏大。《文选·马融<长笛赋>》:“酆琅磊落,駢田磅唐。” 李善 注:“众声宏大四布之貌。” 唐 王度 《古镜记》:“其夜二鼓许,闻其厅前磊落有声,若雷霆者。” 5.亦作“ 磊犖 ”。形容胸怀坦荡。《隶释·汉幽州剌史朱龟碑》:“建弘远之议,磥落焕炳。” 洪适 释:“碑以磥落为磊落。” 汉 阮瑀 《筝赋》:“慷慨磊落,卓砾盘紆,壮士之节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慷慨以任气,磊落以使才。” 唐 张说 《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》:“标格磊落,气志清明。” 明 唐顺之 《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》:“ 吕郎 磊犖似 刘生 ,许国从来气不平。” 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一幕:“我们生要生得光明,死要死得磊落。” 6.明亮貌;错落分明貌。 唐 杜甫 《发秦州》诗:“磊落星月高,苍茫云雾浮。” 宋 司马光 《送祖择之守陕》诗:“陆离寒水玉,磊落曙天星。” 清 盛锦 《空舲峡》诗:“过午巖日晦,磊落见数星。” 7.圆转貌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善酌字者,参伍单复,磊落如珠矣。” 8.堆放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九回:“地下顺西墙一张撬头大案,案上座鐘瓶洗之外,磊落一些书籍法帖。”
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引用解释 面对危难毫不惧怕。 唐 骆宾王 《萤火赋》:“临危不惧,勇也。” 郭小川 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在 重庆 红岩 的日日夜夜,你英勇斗争,临危不惧。” 巴金 《等着、盼着》:“他对人民有过贡献,又是一个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者,我相信他一定经得起严峻的考验。”亦作“ 临危不惮 ”。 唐 司空图 《华帅许国公德政碑》:“临危不惮,赴救远征。”
力挽狂澜lì wǎn kuáng lán 解释 ◎ 力挽狂澜 lìwǎn-kuánglán[to make herculean efforts to save a critical situation; make vigorous efforts to turn the tide; do one's utmost to save a desperate situation] 比喻控制猛烈的潮流,挽救危险的局势 中流砥柱,力挽狂澜,具大才,立大业。——《秋瑾集》 引用解释 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面。语本 唐 韩愈 《进学解》:“障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於既倒。” 柯岩 《岚山情思》:“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青年时代一样:横刀跃马,驰骋沙场,力挽狂澜,虽万死而不辞呵!” 马国征 《瞻仰梅园新村周总理故居》诗:“亲临虎穴安天下,力挽狂澜拯众民。”
面不改色miàn bù gǎi sè 解释 ◎ 面不改色 miànbùgǎisè[do not change color;keep one's face bravely;preserve appearance] 遇事从容镇静,毫无惧色 引用解释 见“ 面不改容 ”。
千锤百炼qiān chuí bǎi liàn 解释 ◎ 千锤百炼 qiānchuí-bǎiliàn(1) [hammered]∶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、考验 千锤百炼出深出。——于谦《石灰吟》 (2) [be highly finished]∶比喻对作品反复推敲,精心修改 诗家好作奇句警语,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。——清·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 引用解释 1.比喻对诗文等再三精心修改。语本 晋 刘琨 《重赠卢谌》诗:“何意百炼刚,化为绕指柔。” 唐 皮日休 《刘枣强碑》:“百嵗有是业者,雕金篆玉,牢奇笼怪。百锻为字,千炼成句,虽不追躅 太白 ,亦后来之佳作也。” 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李青莲诗》:“诗家好作奇句警语,必千锤百鍊而后能成。” 清 叶廷琯 《鸥波渔话·刘磵香父子遗诗》:“千锤百鍊都无用,句到天然是宿根。” 秦牧 《鹩哥的一语》:“语言艺术是多么讲究精炼;一句千锤百炼、寓意深远的说话,就抵得许许多多不着边际的闲言赘语。” 2.比喻历经多次磨难。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五》:“三间东倒西歪屋,一个千锤百鍊人。”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八章:“你放心吧,咱们的人都是千锤百炼的铁汉子,会杀败官兵的。”
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 解释 ◎ 气壮山河 qìzhuàng-shānhé[full of power and grandeur] 正气凛烈,山河也为之生色 但愿得早旋旌旆,气壮山河金戈挽落晖。——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》 引用解释 形容气势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。 明 无名氏 《鸣凤记·易生避难》:“生离死别何足虑,但愿得早旋旌旆,气壮山河金戈挽落暉。” 陈其通 《万水千山》第五幕:“他那高昂的朗诵,伴随着《强渡大渡河》的战歌,确有气壮山河之概。”
身经百战shēn jīng bǎi zhàn 解释 ◎ 身经百战 shēnjīng-bǎizhàn[have fought a hundred battles;be a veteran of many wars] 亲身参加过很多次战斗 老将军身经百战 引用解释 谓亲身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或斗争。 唐 郎士元 《塞下曲》:“宝刀塞下儿,身经百战曾百胜。”《古今小说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》:“ 梁 朝中一员虎将,姓 葛 名 周 ,生来胸襟海阔,志量山高;力敌万夫,身经百战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:“ 吴荪甫 以及他的同志 孙吉人 他们,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,难道就怕了什么?”
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